萍乡二中 石磊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学生完成的作业大部分是临摹,经过这样教学一两年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做作业时习惯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时,经常会有学生说:“太难了”,“我不会画”“可以抄课本上的吗?”,出现这种情况,总结原因就是学生长期临摹,照葫芦画瓢,缺乏想像力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二、 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
在课堂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完成作业,而是围绕课堂内容,尽可能多的去想像,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七年级《字体设计》一课,先讲解一些基本方法,然后安排10分钟左右让学生想像各种不同变化和装饰手段进行变体美术安的练习,在练习中有的学生一口气可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少,学生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想像,将自己所见,所想,所感受的绘画出来,让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束缚。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提供图片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个性,主题的东西,让他们不仅仅是动手画,而且动脑思考,在简单的练习作业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 老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老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老师,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老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老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老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老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我们需要把学生身上的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让这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材。